通信世界網消息(CWW)今年以來,從PC端來看,遠程辦公相關特需的“報復性”減少、全球通貨膨脹和經濟放緩,導致供貨量迅速下降。與此同時,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智能手機的全球供貨量2022年7—9月比上年同期減少10%。而此前被認為比較堅挺的高端智能手機和數據中心的需求也開始陷入低迷。上述種種原因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芯片產業的低迷。那么芯片產業緣何低迷?未來能否走出低迷,重返增長之路?
所謂“知其然需知其所以然”。提及今年芯片市場的低迷,除了眾所周知的全球經濟環境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客觀因素外,還必須要找出導致其低迷的產業內在原因。
在過去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里,全球半導體市場實現了不曾有過的大幅增長,究其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使得遠程辦公和網絡授課不斷普及,個人電腦、智能手機、游戲機等承載的居家在線需求迅速擴大,中美大型IT(信息技術)企業也不斷增設服務器。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WSTS)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同比增長26%,達到5558億美元,呈現出“空前”的增長速度,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所謂“有需求就會有供給”。伴隨著芯片市場的供不應求,擴產成為芯片廠商的主旋律。據芯思想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芯片相關擴產或新增項目達到40個,其中不僅是芯片制造商瘋狂擴張產線,上游的硅片制造商還在強大的需求下建廠,逐利心態不言而喻。
但眾所周知,半導體市場的特點是對經濟動向十分敏感,起伏波動大。即便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表現出色,一旦市場因某種因素轉為疲軟,就會出現無法阻止的驟變。再加之前述原因,如今芯片產業的低迷表現理應在預料之中。
而從需求端看,一年半前,由于供應鏈中斷,高盛估計全球多達169個行業受到了缺芯影響。為了防患于未然,某些芯片廠商出現重復訂購和囤貨,從而加劇了所謂“芯片短缺”的現象。由此不難看出,如今芯片產業的“寒冬”,除了全球宏觀經濟等因素及需求的影響,芯片產業鏈內的投機因素也從客觀上放大了這種“寒冬效應”。
那么知道了“病根”,未來的芯片產業能否走出“寒冬”?
從芯片產業發展的歷史周期性看,逆周期而動,不失為一項大膽的選擇,三星電子在芯片產業中的崛起就是很好的范例。在三星電子的發展歷程中,其曾不止一次利用“反周期投入”擴大市場,在競爭對手收縮規模時,反其道而行之,通過加大投入,擴大產能,進一步打壓價格,讓對手加劇虧損,進而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
芯片行業需要加大研發和創新力度。不可否認,芯片產業發展至今,持續的創新才是源動力。具體到芯片企業,在保有成熟制程、擴大市場份額的同時,立足于先進制程的研發才是重中之重,畢竟芯片產業每當經歷周期性波動之后,能夠在新的周期來臨之際領先的企業,都是那些始終不放棄創新的企業。例如英特爾歷經數十年依然是芯片產業的老大,就與其任何時候都注重創新的投入密切相關。
以芯片產業之外的視角看,其仍有應對之策。從需求端看,盡管PC、智能手機等市場需求低迷,但其他的市場依然表現強勁,未來對于芯片的需求有增無減,如汽車的半導體芯片。此外,芯片的基礎性需求本身仍在持續增加,尤其是支撐DX(數字化轉型)和GX(綠色轉型)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這意味著目前芯片產業雖然暫時回落,但之后或將出現更為迅猛地增長。
盡管如此,依然不能忽略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市場等客觀因素的影響,畢竟這才是決定芯片產業走向的大盤。
*本文首發于《通信世界》
2022年11月10日 第21期 總第907期
原文標題:芯片產業低迷 逆周期而動,未來仍可期
- QQ:61149512